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转自荆楚网】盛隆90后徐艳青:遇水搭桥
发布时间:2022-09-08浏览次数:10216
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横跨水面,将盛隆大厦与光谷高新二路相连。


每一天,拱桥上都会走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他们是与盛隆共同成长的员工,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还有四面八方的合作伙伴。

这座名为“四百桥”的拱桥,象征着盛隆“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的“四百战略”,见证了盛隆与一个又一个合作伙伴的往来和友谊,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合作的起点与共赢。

640.jpg
四百桥,寓意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

盛隆创业三公司261处总经理徐艳青,也经常从这座桥上走过。

入职盛隆八年,她积极践行“四百战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盛隆品牌从武汉带向全国。

“我的工作,就是在合作伙伴与盛隆电气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有需求,我们正好专业,最终实现共赢。”

万丈高楼平地起。徐艳青这座“桥”,是如何从无到有搭建起来的?

640 (1).jpg
成志桥,寓意盛隆长期坚持关注青年人成长,为他们成功成才铺路搭桥,帮他们成志圆梦

入秋的九月,暑气渐退。在光谷盛隆大厦,捧一杯咖啡,听徐艳青娓娓道来。

640 (2).jpg

徐艳青近照


走出大山

美丽恩施,群山逶迤,白云飘渺,不仅孕育了朴实善良的土家人,也孕育了丰富的农特产资源。徐艳青的父亲,便是村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父亲向村民收购农副产品,再销售到城里。”徐艳青说,那时恩施交通不便,相对闭塞,“父亲勇于走出大山、长途跋涉的开创精神,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着父亲走出大山的脚步,徐艳青在考上了武汉的大学后,也来到了山外的世界。

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先是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的大学老师邢文旭(现为创业十六公司264处总经理)辞职进入了盛隆电气,“我感到好奇,为什么要舍弃安逸、稳定的教师工作,进入民企打拼,就约他吃饭请教”。

邢文旭用三句话,向徐艳青介绍了盛隆。“董事长倡导‘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盛隆是个大平台;现在做实体的民营企业做得这么好的确实不多。”

“进入职场前,我看过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书,让我对好企业有了向往。听了相关介绍,初步了解了盛隆之后,我朦胧地感觉这就是我梦想中想要入职的大公司。”

如果说邢文旭是徐艳青进入盛隆电气的引路人,架起了她与盛隆的桥梁,那么,入职后的直属领导梅晶,就是徐艳青走向市场岗位的引路人,架起了她与市场的桥梁。

“因为我是文科生,最开始想做一名行政或者人事,但在进入盛隆后,梅主任经常和我们交流,讲解业务如何开展,需要哪些能力,解答我们的疑惑和问题,并详细介绍盛隆的文化理念,让我对市场、对创业萌发了冲动。”

梅晶用言传身教,提升了徐艳青对市场的认知,也让她切身感受到了盛隆蓬勃向上的活力。

徐艳青开始有所觉悟:走出大山不是终点,只是起点,而只有拒绝安逸,在盛隆的大平台上创业、当老板,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640 (3).jpg
2019年,徐艳青在武汉盛创院第三期双创研修班开学典礼暨2019年第一期盛隆发展论坛上互动交流

首战遇挫

而立之年的徐艳青,爱笑,说话细声细气,气质显得有些温和。

但她的骨子里,却藏着一股与外表不同的气概。

2014年8月24日,徐艳青入职盛隆,“一进公司,就把手机里的联系人全部联系了一遍,得知有个老乡在十堰下面的一个县城,负责一个地产项目。”

国庆假期,徐艳青先坐了一晚上火车到十堰,在火车站的卫生间用清水洗了一把脸,接着又坐了四个小时大巴。“那时动车还未开通,过去一趟不容易,虽然我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但在那边还是晕山路。”

第一次下市场,第一次拜访客户,第一次谈论电气工程,徐艳青紧张的心脏直跳,“走路连头都不敢抬,生怕一抬头遇到管事的领导,我那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提出的专业问题。”

之后的十四个月里,徐艳青总共去了二十多次十堰,了解需求、跟进进度。有时她隔天就返回武汉,有时则连续住了一个星期,“等待领导能见我的时间,但可能见面后,只有8分钟可以给我”。

咬牙坚持,是徐艳青回忆那段经历时的感受。“那时我一个行业新人,一个大企业里的小螺丝,只有用诚心、用时间、用努力,来拼一个未知的结果。”

2015年底,徐艳青击败其他竞争者,成功中标,拿下了自己的首个订单。

640 (4).jpg
徐艳青与同事沟通工作

然而,这批价值一百多万元的设备,在交付时却出了问题。负责运输的司机不熟悉路线,设备超过了限高,直接在三环线上翻车了。

“得到消息时我的内心是恐惧的,满脑子都是客户怎么交代?赔钱怎么办?应该怎么处理?”徐艳青说,“后来,想到盛隆的品牌和口碑,我选择舍弃利润,重做全部设备,最后也得到了客户的谅解。”

奔波近两年,却一朝清零。遗憾之余,徐艳青收获了两笔精神财富——

一是“让我知道未来在项目执行中,要把控每一个细节,才能不出错”;

二是找到了谈业务的方法,“让自己成为连接合作伙伴与盛隆的桥梁”。

突飞猛进

怎样理解“桥梁”的意义?

“我的工作岗位是开拓市场,职责是为公司的好产品找到需要它的人,在这中间起一个负责连接的‘桥梁’的作用。”徐艳青说。

“开拓市场需要弄清客户需求,协调相应资源,最快时间回复,最终解决客户的痛点,这就是资源整合。世界上不缺专业的人才,但最终如何呈现出社会所需要的结果,就需要资源整合的力量。”

背靠盛隆,徐艳青这座“桥梁”有了完备的资源——

需要产品,盛隆能提供iPanel等在同行业遥遥领先的大国制造精品;

需要经验和指引,盛隆有一众操盘过千万级、亿元级项目的创业老板;

需要技术,盛隆能提供参与过诸多国家级工程的技术人员;

需要报价,盛隆拥有一大批投标经验丰富的商务部门同事;

需要把控风险,盛隆拥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

徐艳青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合适的资源放到合适的位置,就像在1+1与2之间划上等号。

看似复杂,但却人人可以参考、学习乃至复制;看似简单,但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洞察力、亲和力、表达力,以及对平台的熟悉和信任程度。

与传统的依靠人脉与个人突破拿下订单的销售模式不同,徐艳青“桥梁模式”的核心之处在于:各司其职,人尽其才,与专精特岗位相比,市场人员拥有的整体大局观,更显重要。

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之后,徐艳青的个人能力与业务工作,双双走上“快车道”。

640 (5).jpg
2022年夏天,徐艳青拍摄于武汉

个人能力方面——

徐艳青逐渐适应了拜访客户时的紧张——从生理性的紧张,过度到心理性的紧张。“更像是运动员赛前那种适度紧张,让自己兴奋起来”。

2020年,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在日常工作中物色心意的人才,并吸纳进团队。“‘传帮带’的责任如今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有义务将盛隆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像当初我的领路人为我做的一样。”

业务工作方面——

徐艳青的项目从县城发展到武汉,并在创业三公司总裁周明旺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践行“四百战略”,从湖北走向全国。

“近三年,我的个人订单总额,超过了2020年往前五年的总和,累计实现过亿元。”

翻山越岭,徐艳青从恩施来到武汉;遇水搭桥,徐艳青在盛隆的平台上,从一株青苗开始茁壮成长。

“土家姑娘初来汉,心怀梦想向前看/职场迷茫又彷徨,贵人指路创业强/盛隆文化行得正,助人育人最在行/老板体制大智慧,结伴同行互相帮/一体三委创品牌,四百战略定方向/十大部门强保障,积聚精英征战场/小禾出土露新芽,昂扬向上壮成长/坚守初心承正道,筑梦迎风再远航。”

回忆八年盛隆路,徐艳青情发肺腑,如是写道。

640 (6).jpg

徐艳青与青年干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横跨水面,将盛隆大厦与光谷高新二路相连。


每一天,拱桥上都会走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他们是与盛隆共同成长的员工,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还有四面八方的合作伙伴。

这座名为“四百桥”的拱桥,象征着盛隆“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的“四百战略”,见证了盛隆与一个又一个合作伙伴的往来和友谊,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合作的起点与共赢。

四百桥,寓意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

盛隆创业三公司261处总经理徐艳青,也经常从这座桥上走过。

入职盛隆八年,她积极践行“四百战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盛隆品牌从武汉带向全国。

“我的工作,就是在合作伙伴与盛隆电气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有需求,我们正好专业,最终实现共赢。”

万丈高楼平地起。徐艳青这座“桥”,是如何从无到有搭建起来的?

成志桥,寓意盛隆长期坚持关注青年人成长,为他们成功成才铺路搭桥,帮他们成志圆梦

入秋的九月,暑气渐退。在光谷盛隆大厦,捧一杯咖啡,听徐艳青娓娓道来。

徐艳青近照


走出大山

美丽恩施,群山逶迤,白云飘渺,不仅孕育了朴实善良的土家人,也孕育了丰富的农特产资源。徐艳青的父亲,便是村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父亲向村民收购农副产品,再销售到城里。”徐艳青说,那时恩施交通不便,相对闭塞,“父亲勇于走出大山、长途跋涉的开创精神,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着父亲走出大山的脚步,徐艳青在考上了武汉的大学后,也来到了山外的世界。

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先是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的大学老师邢文旭(现为创业十六公司264处总经理)辞职进入了盛隆电气,“我感到好奇,为什么要舍弃安逸、稳定的教师工作,进入民企打拼,就约他吃饭请教”。

邢文旭用三句话,向徐艳青介绍了盛隆。“董事长倡导‘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盛隆是个大平台;现在做实体的民营企业做得这么好的确实不多。”

“进入职场前,我看过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书,让我对好企业有了向往。听了相关介绍,初步了解了盛隆之后,我朦胧地感觉这就是我梦想中想要入职的大公司。”

如果说邢文旭是徐艳青进入盛隆电气的引路人,架起了她与盛隆的桥梁,那么,入职后的直属领导梅晶,就是徐艳青走向市场岗位的引路人,架起了她与市场的桥梁。

“因为我是文科生,最开始想做一名行政或者人事,但在进入盛隆后,梅主任经常和我们交流,讲解业务如何开展,需要哪些能力,解答我们的疑惑和问题,并详细介绍盛隆的文化理念,让我对市场、对创业萌发了冲动。”

梅晶用言传身教,提升了徐艳青对市场的认知,也让她切身感受到了盛隆蓬勃向上的活力。

徐艳青开始有所觉悟:走出大山不是终点,只是起点,而只有拒绝安逸,在盛隆的大平台上创业、当老板,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2019年,徐艳青在武汉盛创院第三期双创研修班开学典礼暨2019年第一期盛隆发展论坛上互动交流

首战遇挫

而立之年的徐艳青,爱笑,说话细声细气,气质显得有些温和。

但她的骨子里,却藏着一股与外表不同的气概。

2014年8月24日,徐艳青入职盛隆,“一进公司,就把手机里的联系人全部联系了一遍,得知有个老乡在十堰下面的一个县城,负责一个地产项目。”

国庆假期,徐艳青先坐了一晚上火车到十堰,在火车站的卫生间用清水洗了一把脸,接着又坐了四个小时大巴。“那时动车还未开通,过去一趟不容易,虽然我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但在那边还是晕山路。”

第一次下市场,第一次拜访客户,第一次谈论电气工程,徐艳青紧张的心脏直跳,“走路连头都不敢抬,生怕一抬头遇到管事的领导,我那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提出的专业问题。”

之后的十四个月里,徐艳青总共去了二十多次十堰,了解需求、跟进进度。有时她隔天就返回武汉,有时则连续住了一个星期,“等待领导能见我的时间,但可能见面后,只有8分钟可以给我”。

咬牙坚持,是徐艳青回忆那段经历时的感受。“那时我一个行业新人,一个大企业里的小螺丝,只有用诚心、用时间、用努力,来拼一个未知的结果。”

2015年底,徐艳青击败其他竞争者,成功中标,拿下了自己的首个订单。

徐艳青与同事沟通工作

然而,这批价值一百多万元的设备,在交付时却出了问题。负责运输的司机不熟悉路线,设备超过了限高,直接在三环线上翻车了。

“得到消息时我的内心是恐惧的,满脑子都是客户怎么交代?赔钱怎么办?应该怎么处理?”徐艳青说,“后来,想到盛隆的品牌和口碑,我选择舍弃利润,重做全部设备,最后也得到了客户的谅解。”

奔波近两年,却一朝清零。遗憾之余,徐艳青收获了两笔精神财富——

一是“让我知道未来在项目执行中,要把控每一个细节,才能不出错”;

二是找到了谈业务的方法,“让自己成为连接合作伙伴与盛隆的桥梁”。

突飞猛进

怎样理解“桥梁”的意义?

“我的工作岗位是开拓市场,职责是为公司的好产品找到需要它的人,在这中间起一个负责连接的‘桥梁’的作用。”徐艳青说。

“开拓市场需要弄清客户需求,协调相应资源,最快时间回复,最终解决客户的痛点,这就是资源整合。世界上不缺专业的人才,但最终如何呈现出社会所需要的结果,就需要资源整合的力量。”

背靠盛隆,徐艳青这座“桥梁”有了完备的资源——

需要产品,盛隆能提供iPanel等在同行业遥遥领先的大国制造精品;

需要经验和指引,盛隆有一众操盘过千万级、亿元级项目的创业老板;

需要技术,盛隆能提供参与过诸多国家级工程的技术人员;

需要报价,盛隆拥有一大批投标经验丰富的商务部门同事;

需要把控风险,盛隆拥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

徐艳青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合适的资源放到合适的位置,就像在1+1与2之间划上等号。

看似复杂,但却人人可以参考、学习乃至复制;看似简单,但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洞察力、亲和力、表达力,以及对平台的熟悉和信任程度。

与传统的依靠人脉与个人突破拿下订单的销售模式不同,徐艳青“桥梁模式”的核心之处在于:各司其职,人尽其才,与专精特岗位相比,市场人员拥有的整体大局观,更显重要。

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之后,徐艳青的个人能力与业务工作,双双走上“快车道”。

2022年夏天,徐艳青拍摄于武汉

个人能力方面——

徐艳青逐渐适应了拜访客户时的紧张——从生理性的紧张,过度到心理性的紧张。“更像是运动员赛前那种适度紧张,让自己兴奋起来”。

2020年,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在日常工作中物色心意的人才,并吸纳进团队。“‘传帮带’的责任如今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有义务将盛隆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像当初我的领路人为我做的一样。”

业务工作方面——

徐艳青的项目从县城发展到武汉,并在创业三公司总裁周明旺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践行“四百战略”,从湖北走向全国。

“近三年,我的个人订单总额,超过了2020年往前五年的总和,累计实现过亿元。”

翻山越岭,徐艳青从恩施来到武汉;遇水搭桥,徐艳青在盛隆的平台上,从一株青苗开始茁壮成长。

“土家姑娘初来汉,心怀梦想向前看/职场迷茫又彷徨,贵人指路创业强/盛隆文化行得正,助人育人最在行/老板体制大智慧,结伴同行互相帮/一体三委创品牌,四百战略定方向/十大部门强保障,积聚精英征战场/小禾出土露新芽,昂扬向上壮成长/坚守初心承正道,筑梦迎风再远航。”

回忆八年盛隆路,徐艳青情发肺腑,如是写道。

徐艳青与青年干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分享:

上一篇: 【转自极目新闻】盛隆工匠人物丨李德军:一丝不苟,铸...

下一篇: 【转自长江日报】在场——盛隆信条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