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转自极目新闻】盛隆工匠人物|袁龙刚:从标准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
发布时间:2022-08-25浏览次数:10443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刘敏

摄影记者 刘中灿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


勇立潮头的盛隆电气,近年来发力智能用电领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多个细分领域,从标准的追随者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一词之别,日新月异。


而集团技术总监袁龙刚,就是一位“标准制定者”。


640 (2).jpg


第一天上班就自愿通宵加班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袁龙刚2006年毕业后,正式加入盛隆电气的北京密云工厂。

勤勤恳恳为工,兢兢业业为匠。

让袁龙刚记忆犹新的是,上班第一天,他就跟着带他的师傅加了个通宵班。当时,厂里正在赶制一批低压柜,师傅要加班,让袁龙刚早点回去,但他坚持陪师傅一起赶工。“因为我不想错过他所有的工作环节,什么都想学会。”袁龙刚说。

这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性格一直伴随着袁龙刚的职业生涯。他常常自觉自愿加班加点,希望能够多学习多进步。科比知道凌晨4点的洛杉矶的样子,而袁龙刚知道凌晨1点、2点、3点、4点、5点的北京的样子,那些时间都见证了他努力奋斗的峥嵘岁月。

正是这样执着、勤奋的精神,让袁龙刚在盛隆最初的8个月快速成长。“我满怀感激,这一段经历让我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了产品上,对电气原理、产品设计、产品性能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龙刚说。

当时的北京密云车间主任对他印象深刻:袁龙刚经手的产品,交检合格率最高。正因如此,2007年初,在密云工厂技术部招聘时,车间主任专门推荐了他。经过严格的选拔,袁龙刚走上技术岗位,从此开始他奋斗的新征程。

在北京期间,他参与了中国银行、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软件所等重点政府机关、高等学府等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100余个项目的学习锻炼,袁龙刚的业务水平大大提升,也愈发坚定了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牵头拟定地铁项目工艺标准

打磨精湛技艺,是工匠安身之本;勇攀行业巅峰,是匠人毕生追求。

640 (3).jpg

2012年,袁龙刚从北京调回武汉,继续在技术部门工作,赶上武汉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

袁龙刚他们发现,地铁项目的主要特点在于,现场环境比较潮湿,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这对配电设备的防护等级和工艺要求都比较高,比普通民用项目的标准要更严格。

袁龙刚和同事们在实践中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在2015年拟定了集团“地铁项目工艺标准”,标准有30多条,条条都是干货。

比如,继电器虽然是一个很小的零件,但它承上启下,作用很大。原先供应商提供的一款继电器,符合通用标准,但是由于地铁环境潮湿,这种通用的型号并不适用。袁龙刚就与供应商一起研究讨论解决方案,不仅拿出适用地铁的继电器产品,这种产品规格和性能还被作为工艺标准固定下来。

再比如,同样是因为地铁环境潮湿和调试周期长,为了避免PLC(可编程控制器)这种精密元件受损,工艺标准里规定,设备进场调试好后,就把PLC拆下来,包裹好,等到现场联调时,再装上去。

遵循这样细致严格的工艺标准,盛隆电气与武汉地铁的合作得到了高度认可。

如今,武汉地铁已开通11条线路,轨道交通总里程达484公里,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全球前十,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袁龙刚带领团队一起,参与了其中9条线路的建设。想到能为城市建设、市民出行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袁龙刚感到非常自豪。

随后,袁龙刚将在武汉地铁项目上总结的工艺标准,推广应用在广州、哈尔滨、郑州、长沙、南宁等城市的多条地铁线路建设中,业主方、建设单位等也都对盛隆电气的产品和服务赞不绝口。

640 (4).jpg

每执行完一个地铁项目,袁龙刚就会带领团队对“地铁项目工艺标准”进行迭代升级,“到现在,这个标准在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中都适用。”袁龙刚自豪地说。

而这个标准也渐渐不止是盛隆集团自己的标准。

有同行中标了地铁项目,前来公司进行交流,袁龙刚会毫无保留地将这个标准分享出来。不管是同行还是设计院,遇到一些地铁配电相关的难点问题,袁龙刚也愿意与他们一起商议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技术工艺。

“出精品”是他的行为准绳

将精品建在大地上,而非仅停留在图纸上。不管服务什么项目,袁龙刚都要求自己一趟趟跑施工现场:“只有接地气,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打造出客户认可的精品。”

“做设计工作,可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画图。”袁龙刚说,“但最终我们呈现出来的,是图纸。我们拿出手的图纸,就像工人生产的产品一样,要出精品。”

精益求精于物,严谨传承于神。

画图时,要弄懂所有的原理,也要注意每一个细节,比如元器件是否有更新,接点是否准确,要实时跟厂家进行联系确认,图纸画好了,先认真自查,确保绝对正确,再交给下一个环节。

走上管理岗位以后,袁龙刚沿用同样的高标准要求同事,带领大家一起出精品。对于生产和销售部门同事反馈的问题,他总会及时组织大家开会总结、学习、分享,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提高。

袁龙刚还特别注意提醒新同事养成资料归档的好习惯。“我自己从入职以来的第一张图纸到现在,都整齐归类,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袁龙刚说,他要求同事们都将资料按年月和项目归档,既方便检索,工作交接起来也很清晰,还便于个人归类总结。

如今,袁龙刚被任命为集团技术总监,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领团队不断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精进工艺,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来自盛隆的“精品”服务。

他加大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将业务尖子的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再进行推广;对出品的产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到一个元器件,大到公司的明星产品iPanel智能配电柜,从技术参数、到制作工艺精益求精,他坚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让盛隆的路走得更长远。

前不久,盛隆电气将“出精品”三个字加入盛隆信条,号召公司上下,把“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出精品”的盛隆信条,变成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年名企的强大动力。对此,袁龙刚颇有感悟地说:“盛隆电气一直在走精品之路,‘出精品’三个字成为盛隆信条,将更加激励我在岗位上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刘敏

摄影记者 刘中灿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


勇立潮头的盛隆电气,近年来发力智能用电领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多个细分领域,从标准的追随者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一词之别,日新月异。


而集团技术总监袁龙刚,就是一位“标准制定者”。



第一天上班就自愿通宵加班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袁龙刚2006年毕业后,正式加入盛隆电气的北京密云工厂。

勤勤恳恳为工,兢兢业业为匠。

让袁龙刚记忆犹新的是,上班第一天,他就跟着带他的师傅加了个通宵班。当时,厂里正在赶制一批低压柜,师傅要加班,让袁龙刚早点回去,但他坚持陪师傅一起赶工。“因为我不想错过他所有的工作环节,什么都想学会。”袁龙刚说。

这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性格一直伴随着袁龙刚的职业生涯。他常常自觉自愿加班加点,希望能够多学习多进步。科比知道凌晨4点的洛杉矶的样子,而袁龙刚知道凌晨1点、2点、3点、4点、5点的北京的样子,那些时间都见证了他努力奋斗的峥嵘岁月。

正是这样执着、勤奋的精神,让袁龙刚在盛隆最初的8个月快速成长。“我满怀感激,这一段经历让我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了产品上,对电气原理、产品设计、产品性能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龙刚说。

当时的北京密云车间主任对他印象深刻:袁龙刚经手的产品,交检合格率最高。正因如此,2007年初,在密云工厂技术部招聘时,车间主任专门推荐了他。经过严格的选拔,袁龙刚走上技术岗位,从此开始他奋斗的新征程。

在北京期间,他参与了中国银行、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软件所等重点政府机关、高等学府等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100余个项目的学习锻炼,袁龙刚的业务水平大大提升,也愈发坚定了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牵头拟定地铁项目工艺标准

打磨精湛技艺,是工匠安身之本;勇攀行业巅峰,是匠人毕生追求。


2012年,袁龙刚从北京调回武汉,继续在技术部门工作,赶上武汉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

袁龙刚他们发现,地铁项目的主要特点在于,现场环境比较潮湿,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这对配电设备的防护等级和工艺要求都比较高,比普通民用项目的标准要更严格。

袁龙刚和同事们在实践中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在2015年拟定了集团“地铁项目工艺标准”,标准有30多条,条条都是干货。

比如,继电器虽然是一个很小的零件,但它承上启下,作用很大。原先供应商提供的一款继电器,符合通用标准,但是由于地铁环境潮湿,这种通用的型号并不适用。袁龙刚就与供应商一起研究讨论解决方案,不仅拿出适用地铁的继电器产品,这种产品规格和性能还被作为工艺标准固定下来。

再比如,同样是因为地铁环境潮湿和调试周期长,为了避免PLC(可编程控制器)这种精密元件受损,工艺标准里规定,设备进场调试好后,就把PLC拆下来,包裹好,等到现场联调时,再装上去。

遵循这样细致严格的工艺标准,盛隆电气与武汉地铁的合作得到了高度认可。

如今,武汉地铁已开通11条线路,轨道交通总里程达484公里,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全球前十,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袁龙刚带领团队一起,参与了其中9条线路的建设。想到能为城市建设、市民出行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袁龙刚感到非常自豪。

随后,袁龙刚将在武汉地铁项目上总结的工艺标准,推广应用在广州、哈尔滨、郑州、长沙、南宁等城市的多条地铁线路建设中,业主方、建设单位等也都对盛隆电气的产品和服务赞不绝口。


每执行完一个地铁项目,袁龙刚就会带领团队对“地铁项目工艺标准”进行迭代升级,“到现在,这个标准在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中都适用。”袁龙刚自豪地说。

而这个标准也渐渐不止是盛隆集团自己的标准。

有同行中标了地铁项目,前来公司进行交流,袁龙刚会毫无保留地将这个标准分享出来。不管是同行还是设计院,遇到一些地铁配电相关的难点问题,袁龙刚也愿意与他们一起商议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技术工艺。

“出精品”是他的行为准绳

将精品建在大地上,而非仅停留在图纸上。不管服务什么项目,袁龙刚都要求自己一趟趟跑施工现场:“只有接地气,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打造出客户认可的精品。”

“做设计工作,可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画图。”袁龙刚说,“但最终我们呈现出来的,是图纸。我们拿出手的图纸,就像工人生产的产品一样,要出精品。”

精益求精于物,严谨传承于神。

画图时,要弄懂所有的原理,也要注意每一个细节,比如元器件是否有更新,接点是否准确,要实时跟厂家进行联系确认,图纸画好了,先认真自查,确保绝对正确,再交给下一个环节。

走上管理岗位以后,袁龙刚沿用同样的高标准要求同事,带领大家一起出精品。对于生产和销售部门同事反馈的问题,他总会及时组织大家开会总结、学习、分享,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提高。

袁龙刚还特别注意提醒新同事养成资料归档的好习惯。“我自己从入职以来的第一张图纸到现在,都整齐归类,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袁龙刚说,他要求同事们都将资料按年月和项目归档,既方便检索,工作交接起来也很清晰,还便于个人归类总结。

如今,袁龙刚被任命为集团技术总监,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领团队不断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精进工艺,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来自盛隆的“精品”服务。

他加大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将业务尖子的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再进行推广;对出品的产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到一个元器件,大到公司的明星产品iPanel智能配电柜,从技术参数、到制作工艺精益求精,他坚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让盛隆的路走得更长远。

前不久,盛隆电气将“出精品”三个字加入盛隆信条,号召公司上下,把“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出精品”的盛隆信条,变成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年名企的强大动力。对此,袁龙刚颇有感悟地说:“盛隆电气一直在走精品之路,‘出精品’三个字成为盛隆信条,将更加激励我在岗位上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分享:

上一篇: 【转自长江日报】在场——盛隆信条

下一篇: 【转自湖北日报荆楚网】 大舞台、大机遇、大梦想——从...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