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互致贺电,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举行中印尼建交75周年座谈会,现场展出的一组两国合作标杆项目尤为亮眼。
其中,由盛隆电气“点亮”的贝特瑞新材料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印尼工厂,作为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首个海外建设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典范。
合作重点项目展览
贝特瑞印尼工厂项目分两期建设,盛隆电气承接工厂电力总包工程,订单总金额近1.5亿。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能8万吨,填补了印尼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空白,二期项目正加速建设,不久前已成功送电,预计今年6月竣工。两期项目投产后,贝特瑞印尼工厂的负极材料总产能达到16万吨,印尼也将成为继中国之后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的负极材料生产国。
一期项目投产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建厂
“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口碑”
“一排排蓝色厂房灯光亮起,现场拉起横幅,大家欢呼庆祝。”回忆二期项目送电现场,项目负责人徐艳青表示,“我们实现了向业主方承诺的‘全周期零失误’。”
项目送电现场
2023年,贝特瑞积极推进海外产能扩张战略,印尼工厂是其覆盖全球市场的桥头堡,盛隆历经层层角逐,拿下IMIP和KIP园区35kV和20kV电力系统建设,“贝特瑞把如此重要的海外第一站交给我们,得益于盛隆强大的品牌力量和雄厚的综合实力。”
贝特瑞印尼工厂
早在2021年,贝特瑞和盛隆电气就有过合作,当时贝特瑞在四川建工厂,对盛隆提供的电力设备及服务团队都十分认可。此次双方携手出海,盛隆再度全力以赴,在项目开工前多次奔赴海外,详细勘查现场情况,针对海内外市场、行业、政策法规等差异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报告。
“我们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徐艳青表示:“正是对客户认可和长期信任的重视,盛隆建立了越来越坚实的口碑。”
像这样的故事,在盛隆有很多。2004年,盛隆电气与京东方开展合作,为京东方在全国各地的工厂提供配电设备,并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得对方高度认可。如今,双方合作已延续20余年,合同金额已累计近7亿元,不久前,盛隆又跟随京东方出海越南,助力建设其海外首个智慧工厂。
印尼总统点赞“中国速度”
五百多台“盛隆造”设备0返工
2023年8月,贝特瑞印尼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仅用时10个月。时任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出席仪式并点赞“中国速度”。其中,盛隆用3个月提前完成送电目标,是项目顺利投产的关键保障。
时任印尼总统在投产仪式上讲话,他身后为盛隆电气建设的配电房
“盛隆速度”的背后是盛隆46年积累的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面对海外项目在跨国运输、作业等方面的特殊性,盛隆智慧工厂在产品出厂前就做了万全准备。一方面,制定3000余页标准发货清单,实现螺丝型号、配件数量精准管理,确保零误差。
另一方面,借助BIM建模技术提前三个月在盛隆智慧工厂进行安装模拟,完成500余台配电设备联排测试,确保所有设备在海外安装场景中能够精准还原。最终,产品通关时效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0%,且真正做到“开箱即用”,实现20多个配电房、500多台设备生产、安装零返工。
同时,考虑当地气候、地质特点,盛隆设计中心采用动态抗震支架设计,柜体结构通过模拟地震测试,防护等级远超印尼国家标准。面对两国技术标准差异,项目团队紧密对接印尼方,最终实现将远高于当地要求的中国技术标准在印尼完整落地,设备实验数据获高度认可。
现场施工环节,盛隆智能建造大队是最强后盾。园区施工资源匮乏,智建大队付盼盼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现场自制设备转运工具,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在斋月期间,印尼当地每日施工时长缩短至3-5小时,持续近一个月。为此,智建大队灵活调整工序,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项目施工现场
自2007年,盛隆在马达加斯加完成海外第一个电力工程,就不断加速“走出去”步伐。此前,企业已参与印尼多个项目,去年7月,“盛隆造”华式箱变出口赤道,助力印尼最大陆地光伏项目——卡拉旺100兆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我们将抢抓战略机遇,乘‘一带一路’东风,打造‘中国智造’出海新名片,赋能全球新能源产业跃迁。”徐艳青表示。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互致贺电,庆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举行中印尼建交75周年座谈会,现场展出的一组两国合作标杆项目尤为亮眼。
其中,由盛隆电气“点亮”的贝特瑞新材料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印尼工厂,作为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首个海外建设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典范。
合作重点项目展览
贝特瑞印尼工厂项目分两期建设,盛隆电气承接工厂电力总包工程,订单总金额近1.5亿。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能8万吨,填补了印尼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空白,二期项目正加速建设,不久前已成功送电,预计今年6月竣工。两期项目投产后,贝特瑞印尼工厂的负极材料总产能达到16万吨,印尼也将成为继中国之后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的负极材料生产国。
一期项目投产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建厂
“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口碑”
“一排排蓝色厂房灯光亮起,现场拉起横幅,大家欢呼庆祝。”回忆二期项目送电现场,项目负责人徐艳青表示,“我们实现了向业主方承诺的‘全周期零失误’。”
项目送电现场
2023年,贝特瑞积极推进海外产能扩张战略,印尼工厂是其覆盖全球市场的桥头堡,盛隆历经层层角逐,拿下IMIP和KIP园区35kV和20kV电力系统建设,“贝特瑞把如此重要的海外第一站交给我们,得益于盛隆强大的品牌力量和雄厚的综合实力。”
贝特瑞印尼工厂
早在2021年,贝特瑞和盛隆电气就有过合作,当时贝特瑞在四川建工厂,对盛隆提供的电力设备及服务团队都十分认可。此次双方携手出海,盛隆再度全力以赴,在项目开工前多次奔赴海外,详细勘查现场情况,针对海内外市场、行业、政策法规等差异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报告。
“我们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徐艳青表示:“正是对客户认可和长期信任的重视,盛隆建立了越来越坚实的口碑。”
像这样的故事,在盛隆有很多。2004年,盛隆电气与京东方开展合作,为京东方在全国各地的工厂提供配电设备,并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得对方高度认可。如今,双方合作已延续20余年,合同金额已累计近7亿元,不久前,盛隆又跟随京东方出海越南,助力建设其海外首个智慧工厂。
印尼总统点赞“中国速度”
五百多台“盛隆造”设备0返工
2023年8月,贝特瑞印尼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仅用时10个月。时任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出席仪式并点赞“中国速度”。其中,盛隆用3个月提前完成送电目标,是项目顺利投产的关键保障。
时任印尼总统在投产仪式上讲话,他身后为盛隆电气建设的配电房
“盛隆速度”的背后是盛隆46年积累的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面对海外项目在跨国运输、作业等方面的特殊性,盛隆智慧工厂在产品出厂前就做了万全准备。一方面,制定3000余页标准发货清单,实现螺丝型号、配件数量精准管理,确保零误差。
另一方面,借助BIM建模技术提前三个月在盛隆智慧工厂进行安装模拟,完成500余台配电设备联排测试,确保所有设备在海外安装场景中能够精准还原。最终,产品通关时效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0%,且真正做到“开箱即用”,实现20多个配电房、500多台设备生产、安装零返工。
同时,考虑当地气候、地质特点,盛隆设计中心采用动态抗震支架设计,柜体结构通过模拟地震测试,防护等级远超印尼国家标准。面对两国技术标准差异,项目团队紧密对接印尼方,最终实现将远高于当地要求的中国技术标准在印尼完整落地,设备实验数据获高度认可。
现场施工环节,盛隆智能建造大队是最强后盾。园区施工资源匮乏,智建大队付盼盼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现场自制设备转运工具,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在斋月期间,印尼当地每日施工时长缩短至3-5小时,持续近一个月。为此,智建大队灵活调整工序,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项目施工现场
自2007年,盛隆在马达加斯加完成海外第一个电力工程,就不断加速“走出去”步伐。此前,企业已参与印尼多个项目,去年7月,“盛隆造”华式箱变出口赤道,助力印尼最大陆地光伏项目——卡拉旺100兆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我们将抢抓战略机遇,乘‘一带一路’东风,打造‘中国智造’出海新名片,赋能全球新能源产业跃迁。”徐艳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