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长江日报】盛隆电气董事长谢元德:父亲希望我们不要丢掉多年的传统
发布时间:2014-09-23浏览次数:19897

长江日报 报头.jpg


2014年的长江日报第11版发表了题为《老父400余封家书留作“特别遗产”盛隆电气董事长谢元德:父亲希望我们不要丢掉多年的传统》的报道,讲述了董事长父亲谢老先生用自己多年来与晚辈往来的信件鞭策敦导他们爱国敬业、与人为善的感人故事。长辈们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和思想观念,促成了盛隆电气企业文化的积淀,也谱写了公司巨大的成功与辉煌。


家国天下.jpg

 

全文如下: 

盛隆电气董事长谢元德有一份父亲留下来的“特别遗产”:老人把自己30年来与晚辈往来400余信件整理成册,去世前送给孩子们。

“我经常拿出来翻一翻,有些朴实的话,现在才明白其中的价值。”昨日,谢元德受访时说。

2008年秋天,谢元德父亲谢载之离世,享年93岁。

“头一天晚上,他饭后还打了一会儿麻将,说早点睡第二天要送一个人情,不想一睡不醒。”在谢元德心里,父亲非常有智慧,“10多天前从武汉回家乡枣阳,带走了这边所有的东西,他似乎有预感,再也不会回来了。”

临终前,谢载之将晚辈跟自己30年往来信件整理成三册,总共超过400封信,分别交给常年不在身边的3个孩子,“大姐写得最多最好,单独成册”。

对父亲的举动,谢元德并不觉得奇怪,“他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什么都不说,我也知道他的意思,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这么多年的传统”。

400余封信件,最早写于1978年5月12日,大姐写给父亲;最晚的写于2008年4月24日,谢元德的女儿写给爷爷。“这些信函大多是我们向他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他最关心我们的学习”。

早年,谢载之学过医,开过粮油铺和酒坊。在特殊年代受到冲击,“但即便如此,父亲总告诉我们,要热爱国家,他从来不抱怨”。

谢家书香之气可再朝上追溯,谢元德的爷爷早年曾留学日本,家里藏书很多。谢元德记得,小时候家贫偶尔会用旧书换盐和煤油。后来离开家乡后,才知道老家还有一处房子藏书更多,夏天哥哥、姐姐还会专门回去晒书防潮。

逢年过节,除了“法定礼物”书籍,子女们总会给老人一些钱。谢载之离世后,他们才知道,这些年给父亲的钱,大多数都捐助给了当地贫寒的学生。

谢元德坚持跟父亲信件交流——“父亲箴言决定了我的人生”

“我这几天总在重新翻阅与父亲的往来信件,有些年代很久远了,但对我来说永不过时。”昨日上午,在东湖高新区盛隆电气集团办公室,董事长谢元德说。

“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成就他人定能实现自我。”在谢元德看来,盛隆能形成今天的企业文化,与父亲谢载之跟自己信件往来、时时提醒自己的箴言息息相关。

有了进步,都要给父亲写信

1998年秋天,距离谢元德在湖北枣阳搭建工棚创业已经19年。经过一番发展、选择,彼时的盛隆电气,已经确定了以配电设备为主业方向。事业上颇为顺利的谢元德,也有了些许空闲,选择到北京大学学习行政管理。

在北大,48岁的谢元德学会了使用电脑,他生平唯一一次用电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父亲,很高兴地告诉您,我已经学会用电脑打字了,您一定会感到高兴。现在企业方向已经定了,我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就到北京来学习”。

在谢家,子女向父母写信是家风和传统,“大姐写得最多,字也写得好,父亲最关心我们的学习,我们有了进步,都要给父亲写信,让老人家高兴”。

在这封谢元德印象深刻的信中,他接着写道:“我不会忘记,当初为了支持我做事,您代我出工修水库挣工分,住草棚,做繁重的体力活儿。”

那个年代,做生意是要冒风险的,谢载之形容儿子的事业是“顶着磨盘玩狮子”,“即便这样担心,他依然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后来,创业经商逐渐受到社会的支持鼓励,他又告诫我,一定不要违法”。

“父亲总说,是别人帮助了我”

今天的盛隆,已经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的集团公司,也带动了不少枣阳家乡父老发家致富。逢过年,许多人到谢家拜年,表达感激之情。

“面对别人的感激,父亲总对别人说,是你们帮助了元德,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元德的今天。”谢元德说,父亲说这些话感情真挚,他在信件中反复跟我说,是别人帮助了我,“父亲的这句箴言决定了我的人生”。

 在30多年的创业生涯中,谢元德一直推崇“好人哲学”,他的理念很朴素: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对你好。

 谢元德希望自己的企业同社会没有界限没有围墙,像发达国家的大学一样。他经常讲:“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地方立足不是我们挣了多少钱,取决于周围的人喜不喜欢我们。”在一次与青年创业者对话时,他这样阐述成功:做的事情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

 谢家用信件交流的习惯,在通信手段发达的今天依然传承了下来。

 “以前孩子们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总会跟爷爷写信,老人关心晚辈的学习,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也是学习。”对这一点,谢元德很欣慰。

 

数字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4-09/23/content_5370221.htm



2014年的长江日报第11版发表了题为《老父400余封家书留作“特别遗产”盛隆电气董事长谢元德:父亲希望我们不要丢掉多年的传统》的报道,讲述了董事长父亲谢老先生用自己多年来与晚辈往来的信件鞭策敦导他们爱国敬业、与人为善的感人故事。长辈们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和思想观念,促成了盛隆电气企业文化的积淀,也谱写了公司巨大的成功与辉煌。


 

全文如下: 

盛隆电气董事长谢元德有一份父亲留下来的“特别遗产”:老人把自己30年来与晚辈往来400余信件整理成册,去世前送给孩子们。

“我经常拿出来翻一翻,有些朴实的话,现在才明白其中的价值。”昨日,谢元德受访时说。

2008年秋天,谢元德父亲谢载之离世,享年93岁。

“头一天晚上,他饭后还打了一会儿麻将,说早点睡第二天要送一个人情,不想一睡不醒。”在谢元德心里,父亲非常有智慧,“10多天前从武汉回家乡枣阳,带走了这边所有的东西,他似乎有预感,再也不会回来了。”

临终前,谢载之将晚辈跟自己30年往来信件整理成三册,总共超过400封信,分别交给常年不在身边的3个孩子,“大姐写得最多最好,单独成册”。

对父亲的举动,谢元德并不觉得奇怪,“他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什么都不说,我也知道他的意思,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这么多年的传统”。

400余封信件,最早写于1978年5月12日,大姐写给父亲;最晚的写于2008年4月24日,谢元德的女儿写给爷爷。“这些信函大多是我们向他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他最关心我们的学习”。

早年,谢载之学过医,开过粮油铺和酒坊。在特殊年代受到冲击,“但即便如此,父亲总告诉我们,要热爱国家,他从来不抱怨”。

谢家书香之气可再朝上追溯,谢元德的爷爷早年曾留学日本,家里藏书很多。谢元德记得,小时候家贫偶尔会用旧书换盐和煤油。后来离开家乡后,才知道老家还有一处房子藏书更多,夏天哥哥、姐姐还会专门回去晒书防潮。

逢年过节,除了“法定礼物”书籍,子女们总会给老人一些钱。谢载之离世后,他们才知道,这些年给父亲的钱,大多数都捐助给了当地贫寒的学生。

谢元德坚持跟父亲信件交流——“父亲箴言决定了我的人生”

“我这几天总在重新翻阅与父亲的往来信件,有些年代很久远了,但对我来说永不过时。”昨日上午,在东湖高新区盛隆电气集团办公室,董事长谢元德说。

“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成就他人定能实现自我。”在谢元德看来,盛隆能形成今天的企业文化,与父亲谢载之跟自己信件往来、时时提醒自己的箴言息息相关。

有了进步,都要给父亲写信

1998年秋天,距离谢元德在湖北枣阳搭建工棚创业已经19年。经过一番发展、选择,彼时的盛隆电气,已经确定了以配电设备为主业方向。事业上颇为顺利的谢元德,也有了些许空闲,选择到北京大学学习行政管理。

在北大,48岁的谢元德学会了使用电脑,他生平唯一一次用电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父亲,很高兴地告诉您,我已经学会用电脑打字了,您一定会感到高兴。现在企业方向已经定了,我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就到北京来学习”。

在谢家,子女向父母写信是家风和传统,“大姐写得最多,字也写得好,父亲最关心我们的学习,我们有了进步,都要给父亲写信,让老人家高兴”。

在这封谢元德印象深刻的信中,他接着写道:“我不会忘记,当初为了支持我做事,您代我出工修水库挣工分,住草棚,做繁重的体力活儿。”

那个年代,做生意是要冒风险的,谢载之形容儿子的事业是“顶着磨盘玩狮子”,“即便这样担心,他依然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后来,创业经商逐渐受到社会的支持鼓励,他又告诫我,一定不要违法”。

“父亲总说,是别人帮助了我”

今天的盛隆,已经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的集团公司,也带动了不少枣阳家乡父老发家致富。逢过年,许多人到谢家拜年,表达感激之情。

“面对别人的感激,父亲总对别人说,是你们帮助了元德,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元德的今天。”谢元德说,父亲说这些话感情真挚,他在信件中反复跟我说,是别人帮助了我,“父亲的这句箴言决定了我的人生”。

 在30多年的创业生涯中,谢元德一直推崇“好人哲学”,他的理念很朴素: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对你好。

 谢元德希望自己的企业同社会没有界限没有围墙,像发达国家的大学一样。他经常讲:“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地方立足不是我们挣了多少钱,取决于周围的人喜不喜欢我们。”在一次与青年创业者对话时,他这样阐述成功:做的事情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

 谢家用信件交流的习惯,在通信手段发达的今天依然传承了下来。

 “以前孩子们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总会跟爷爷写信,老人关心晚辈的学习,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也是学习。”对这一点,谢元德很欣慰。

 

数字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4-09/23/content_5370221.htm


分享:

上一篇: 【长江日报】谢元德当选武汉市工业总会会长

下一篇: 【武汉晚报】“光谷造”靠细节征服中斯合作项目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